【寻味中华】重庆火锅:涮得了山珍海味 烫得了边角碎料******
中新社重庆1月24日电 题:重庆火锅:涮得了山珍海味 烫得了边角碎料
中新社记者 刘相琳
夜幕降临,重庆大街小巷中弥散着麻与辣的快感。一炉炉火锅渐次沸腾,翻滚的牛油,迸发出麻辣鲜香,令人欲罢不能。
资料图为重庆市民通过手机下单取回家的火锅外卖。 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火锅是重庆人聚会首选,几人围坐一口锅,毛肚的劲道,鸭肠的爽嫩,酥肉的香脆……觥筹交错间口腹之欲得到极大满足。“每天吃火锅遭不住(重庆话,意为受不了),一周不吃也遭不住。”重庆人吴思这样评价。
重庆火锅协会会长陈国华说,重庆火锅有水派和陆派起源之说。普遍认为,清末民初,重庆是长江上游航运重镇,为了填饱肚子,船夫们常在江边随地搭起锅灶,用沿江两岸屠宰场丢弃的廉价动物内脏和牛油渣,拌上葱姜花椒等佐料一起下锅烫煮,这就是重庆火锅的雏形。
资料图为“大火锅”亮相重庆街头,吸引食客尝鲜。 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火锅匠人们总结出重庆火锅好吃的标准是“三水一堆”:吃了额头冒汗水;辣得流眼泪水;麻得流鼻涕水;桌上擦“三水”的纸用了“一堆”。
辣,不是重庆火锅的唯一标签。好吃的关键在香辛料之间复杂的配比。如今,重庆中心城区有超过3万家火锅店,外地人吃来大同小异,当地人却因底料的细微差别,分出“远近亲疏”。
资料图为重庆市民通过手机下单在家吃火锅。 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重庆红汤火锅以味复合醇厚、重油重香著称。先将牛油放入旺火锅中熬化至170摄氏度左右,再倒入豆瓣、大蒜、大葱、生姜、香菜等,待熬成红油后再炒香,这是传统火锅底料的灵魂。
国家级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人、知名火锅专家王文军说,正宗的重庆火锅底料,讲究麻、辣、鲜、香。牛油品质、原材料的选择配比、炒制的时长和温度,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味道的关键因素。
王文军说,辣椒让牛油增色去腥,豆瓣酱提鲜,大蒜增香,花椒增麻,佐料在热油中彼此融合。而醪糟则是不少火锅底料的秘密,酵母菌为锅底注入了生物驱动。匀速搅拌之下烟气升腾,两三个小时“寸步不离”的调制,冷却后再静待发酵7天,待各种原材料味道充分释放融合,才能成就饭桌上的麻辣鲜香。
把火锅分成九宫格,是重庆人的发明。中间格火大,要烫涮吃,东南西北四格,火温合适,不易煳锅,适合煮菜,四个边格,火力最小,适合焖煮食材。
资料图为服务员为食客在麻辣火锅里煮汤圆。 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煮菜顺序也有讲究,鲜鸭血和厚豆干要在没开火前进锅。底料烧开后,真正的老饕会先丢一把小葱和豆芽,滚上几十秒,将火锅的底味彻底唤醒。在东南西北四个横格中煮上老肉片和水滑肉等耐煮荤菜,中间格冒油泡时,才是烫菜的最好时机。
烫的核心不仅是熟,还要裹上油,让菜品吸味。鸭肠烫卷,毛肚烫泡,黄喉烫弯,腰片烫变色,多一分就老,少一分则不熟,烫涮之间菜盘已见底。
重庆火锅既涮得了山珍海味,也烫得了边角杂碎。鸭血、黄喉这些在其他菜系中被视为“鸡肋”的食材,却是重庆火锅最受欢迎的选择。而对脑花、牙梗等偏门食材的喜爱,更是将普通食客和老饕区分开来。
重庆火锅也正悄然发生变化。电子采购平台、机器炒底料、一次性锅底汤料的推广应用,用餐环境、调味技能等方面的改进,让纯正味道不会丢失,接受人群更广泛。
据重庆火锅协会统计,目前,小天鹅、德庄、刘一手等多家本土火锅企业,已累计在海外开店超600家,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。
夜色下重庆又开始沸腾,辣椒花椒“翻江倒海”,鸭肠毛肚“七上八下”的画面,依然不分季节地每天在这座城市里反复上演。(完)
台媒关注大陆春节旅游业回暖 指台商正宜深耕大陆文旅****** 中新社台北1月28日电 大陆兔年春节假期于27日结束,在此期间,多家台媒持续关注大陆旅游业回暖情况。作为大陆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,兔年春节大陆各地文旅消费均迎来强势复苏。有台媒指,这是台商深耕大陆文旅市场的好时机。 综合中时新闻网、《联合报》、ETtoday新闻云等媒体报道,许多台媒从春节前便开始关注大陆恢复出境游、各地提振消费举措等情况。假日之中,大量报道关注大陆旅游回到疫情前水平、观光业营收红火、大陆游客境外游热门目的地等。在年节末尾,《联合报》发出了《大陆春节内需消费“开门红”》等报道;中时新闻网指出大陆春节旅游“多方向强劲复苏”;中央社报道了大陆旅游人次的回升。 联合新闻网还观察到,在许多大陆网友晒出春节旅行规划之时,不乏有人回顾过去赴台旅行的经历。一份大陆网友晒出的环台旅行攻略在社交平台上获得热烈回应,许多人在评论中怀念台湾的美景美食。另有不少台湾网友看到这份攻略后,称赞博主规划全面又用心、令本地人也想跟着行程一起走,也希望博主再来台湾。 《旺报》27日社评则指出,大陆调整防疫政策后,旅游业毫不意外地出现爆发式增长,这正是台商深耕大陆文旅市场的好时机。评论认为,注重创意、人文、体验的“台式文旅”一直对大陆游客颇具吸引力,不少台青也已在大陆做出成功的文旅项目。现在旅游业迎来契机,有心开拓大陆市场的文旅业台商、台青,务必要敏锐捕捉大陆旅游市场的机遇与变化,把握大陆市场文旅产业跨界融合、传统文化热等新发展趋势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